土牛教育重建專刊 [第二期]    (P.2)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六年級—畢業旅行

這次的【畢業旅行】,是六年級三位老師在地震過後合作的第四個主題式教學活動,以往老師們在地震前各自帶各自的班,在教學上極少有可能如此密切的合作。然而因災後教室的減少,而不自覺的發展出協同教學,讓國語科很強的雲珠老師,加上有美術專精的彩苹老師,以及專攻電腦的志順老師,這三人無形中形成了教學上的鐵三角,讓六年級的教學活動越來越精采。

而這一次的教學活動的主題是【旅行】,於是在活動前期我們蒐集了許多旅遊的文章,有文學性、報導性、及用各種角度看旅行這件事的文章,先讓孩子體會旅行的情境,然後邀請家長們一同加入教學活動,請家長們來跟孩子聊聊各種的旅遊經驗談,最後邀請專業的旅行社人員告訴孩子們,如何以專業的角度規劃一個旅遊行程。

原本,我們原始的構想是讓孩子學著做企劃的點滴及細節考量;但在看過孩子們交回的檢討單之後,我們竟然發現始料未及的豐厚果實。

出乎我們的意料,孩子在檢討中多所著墨的並非是學到了多少查資料的技巧、多少設計能力的長進、思考深度是如何的長足進展。這些在孩子們報告時都已一一顯現歷歷,相信所有留意到的人都能口沫橫飛的讚賞好一陣子。而這些他們幾乎都沒寫,那孩子們究竟寫了些什麼令人動容的「檢討」呢?孩子們不僅僅如我們預計這般只學得了狹窄的「技巧能力」而已,他們提及多數我們大人都還不能做的好的【溝通】。

如同預料的,分組設計後,孩子們有意見的不合,也有吵架甚至內鬨的情形發生。可是我們沒想到的是,在事過境遷之後,孩子們願意面對這發生過的種種不愉快;願意去反思問題癥結的所在;願意體會合作是需要彼此包容的寬大心胸;願意認真分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互動;願意接受自己辛苦的成果在民主方式下被迫放棄的挫折感受!想想看,這些是我們土牛的孩子們啊!課堂上沒教的,他們用『心』讓自己學會了好多好多,甚至還能用孩子們的方式,為我們上了一堂感人的課,不是嗎?

<誠摯的感謝以下人員熱情的參與本次教學活動>

到校與學生分享旅遊經驗的:范弘均媽媽楊珍珍、段本震媽媽-李英霞、余易進爸爸-余炳桂

專業旅遊企劃講師:揚申旅行社-楊春莉小姐

熱情攝影的小胖哥哥(陳中宇)、相關器材提供的鼎權老師

還有黃校長、余主任、游主任的大力支持及協助,及樂意被孩子叨擾的宏釗老師、珍菊老師、敏慧老師、莉萍老師、慧玲小姐、及所有曾經在過程中幫助過孩子們的人(如有遺漏,敬請見諒)

 

土牛父母成長班

目前土牛父母成長班的課程已經上了兩堂,第一堂討論的是親子溝通,請來的是人本台中辦公室副主任張碧華。第二堂討論的是家長與老師如何溝通,請來的是公民大學主任阮小芳,雖然講題不同、討論的對象關係不同,但其實講的都是【溝通】。

近幾年來,如何溝通成了非常熱門的話題。其實不管是跟誰溝通,只要在溝通之前先抓到一個要領,先了解溝通的雙方都是”人”,這句話聽似是個笑話,但卻也點出了問題的所在。我們常把孩子當成”我的”孩子,而不是將他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很多孩子們到了青少年時期不願意跟家長溝通,跟他以前想對父母說話時,父母沒時間好好”傾聽”有關。家長們常常因為其他因素,沒有時間好好的”聽”孩子說話。久了之後,孩子們就會不自覺的認為父母都不願意跟他溝通。如此惡性循環下去,造就了為數不少的家庭問題。

現在我們換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常把老師當作是“老師”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常對老師不自覺的提高標準,常會用一些社會上的價值觀來套用到老師身上,而我們常人偶爾會發生的一些小狀況,都不可以發生在老師身上。這樣子幫老師戴帽子其實對老師們是不公平的,老師也是人,是需要以”人”的方式對待,就好像我們對待朋友的方式相處。

有很多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誤會,其實發生的原因是雙方對彼此都不甚了解。老師與家長間通常都要有”事”才會聯絡對方,所以家長一接到老師電話,就以為自己的孩子發生什麼事;而家長一到學校找老師,老師就以為家長來找麻煩,這一切的誤會都肇因於雙方的不了解。

其實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是需要家長與老師三方共同”追求成長”才能完成,有了有動力的老師與家長,相信孩子們將會更有學習的意願,師生、親子的關係將會更融洽。

 

義工的話     一股溫暖的傻勁     張雅雯

星期天的午後,陽光剛剛好,和風也剛剛好,即使不趁此良機到野外溜達溜達,也該是慵懶地躺在床上享受一頓舒服的午覺的時候。而我卻站在東勢人本工作站的電梯前,等待參加一場『旅遊教案研討會』,旅遊也需要教案?? 正在心中納悶時,被一聲清脆的「請進」,拉進這一群可愛的老師們中。

雖然和這群土牛國小的老師們是第一次接觸,但空氣中瀰漫的愉快分子卻成功地拉近了彼此間陌生的距離。 看著席地而坐的大家熱烈地擺放著小桌上各自攜帶的小吃名產,更是讓我在腦中將『研討會』三字所帶來的生硬、刻版與嚴肅的感覺印象逐字地敲掉。過了一陣子,雲珠老師在稍有遲到的道歉中登場,她開玩笑道: 『對不起,對不起,直接將我兒子打昏應該會比千方百計哄他睡要快。』這位超級媽媽老師也有調皮的一面哪。

隨著一片賞心悅目的木棉花開,提醒我們畢業的腳步翩然而至,畢業生們該期待怎樣的畢業旅行? 老師要如何籌劃一個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國小畢業旅行??一般老師們的直覺反應可能是選幾個旅遊景點讓學生們票選,接著收錢,……『何不讓孩子們自己決定呢!!』,勇於嘗試的雲珠老師下了這樣的決定,原來,早在幾天前,這些老師們就已經悄悄地利用課餘時間聚會討論,並整理出整個的流程大綱了。雲珠老師簡單的帶我們看過草案後,才發現甚至是要由孩子們自己籌劃、編列預算、安排行程、訂車訂房…等,此時腦際浮現一個問號?孩子們會嗎?以經驗看來,這些至少都是高中甚至大學才做的事哪。針對這點,聰明的老師們也早就想到了,在課程中,先插入家長或教師的旅遊經驗談,甚至還打算邀請旅遊協會的專業人員到學校來教孩子們如何設計一個旅遊行程,如何寫企劃呢!說著說著,我也好想當當她們的學生喔!

這可是為期一個月的教學計畫喔,老師希望與語文科結合,所以提出了前兩週先進行旅遊文章的導讀的想法,這下問題來了,如何挑選適合的文章呢? 『最少要有三篇是較文學性』雲珠老師說。『三毛不是有許多類似的旅遊文章嗎』『不好不好,我們希望能把範圍集中在台灣的經驗,學生比較能體會』『那小野的《青銅小子》裡帶孩子去十三行遺址的那段如何? 』『聽起來不錯耶!』………大家你來我往,即使偶然提出的意見不被採納,也馬上又咬咬唇、皺皺眉地用力思考,認真的程度只差沒在額頭上綁個"必勝"的頭巾了,但,也正是這種股責無旁貸般的態度,讓偶而會由情境中跳出來觀察他們的我,心中有股特別的感動。

討論進行到了後頭,有些當時未考慮周詳的問題被提出質疑(例如:有些災區孩子如果根本沒旅費怎麼辦? 有的父母目前對孩子要出遠門會有不安的情緒而不願參加時,該如何些該如何協調溝通?……), 有些技術性的困難也大致獲得解決,大家愈談愈開心,臉龐也顯露出興奮的神情,彷彿要畢業旅行的是這些天真有趣的大孩子們哪!

夏天的嬌陽挾帶著令人難以消受的熱力,考驗著這群在組合屋裡上課的師生們,日前到土牛國小時,發現鐵皮屋頂上得不斷灑水來減低陽光所帶來的炙熱的威力,但大家並沒有因為艱困的學習環境而懈怠懶散,反倒是更積極而充滿活力地面對每一個難題,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真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近午夜時接到工作站主任柏君的電話,就在談話的當時,發覺電話那頭有列表機趴躂趴躂的機器聲,我半開玩笑地問: 「不會這麼認真吧!現在還在工作?」沒想到得到的回應是:「對阿!我們就睡在工作站,工作到半夜一兩點是常有的事」如果當時面前有一面鏡子, 我必定可以欣賞到自己寫滿難以置信與驚訝的絕佳表情。想起了昨晚與同是人本義工的英珍聊天,她說:「基本上,會加入人本的人都怪怪的。」我愕然,她趕緊補充: :「就是需要一股傻勁就是了。」想想不禁莞爾,對啊!之所以怪怪的,就是因為這個社會已經很少有人會單純地、不計回報地去做一件只因為它本來就"應該"是這麼做的事,無此一來,便也不用為何謂「應然」而痛苦,而為無奈的「實然」感嘆了。在這股傻勁裡,我看到了這幾經摧殘的土地上,有著無限的生命力與對未來的希望,也深深的祝福他們!!

 

照惠的補充

這一次的教學研討會是在春假的最後一天,參加的老師有:鬼點子特多的雲珠,老是喜歡當幕後黑手的重要人物彩苹、還有想要了解討論教案過程的芬瑜及鼎權。這一次的【畢業旅行】已經是我們在六年級嘗試做的第四個教案了,雲珠跟彩苹在教學討論的火侯上已漸至佳境。先由大家亂拋點子、再由大家一起整理成一個可行的案子、到最後的執行與檢討,這整個過程都是令人興奮的,我們好希望每個老師都能來一起體驗這過程的種種。

每個人都需要成就感來支持他工作的動力,在這過程中我看到老師在教學討論上所得到的成就、孩子的反應、家長的鼓勵……這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老師及孩子可以快樂的來上課,而我也真的看到他們越來越快樂,到學校來學習真的可以是一件愉快的事。

在這一次討論會中,最高興的一件事莫過於二年級的芬瑜及四年級的鼎權加入,雖然這個案子是六年級的,但他們想學習的心是令人感動的。在會中鼎權突然說了一句:「我也想加入耶!」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動,我想是那些正在努力的老師們觸動了他的心吧!而芬瑜回去後更是積極努力的說服二年級的老師們一同來參與,於是二年級也開始動了起來,做了她們的一個教學活動【我的生活圈】。

有了這些可愛的老師,土牛的未來真的非常的令人期待。

回前頁